乐鱼体育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0898-25874125
联系人:张生
电话:0898-25874125
传真:0898-25874125
手机:13823654125
邮箱:www.cswzmx@icloud.com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下一个10年(或者20年)即将火爆的行业会是什半岛全站么?

发布时间:2023-07-20 17:41:45 丨 浏览次数:

  半岛全站大家好,百年变局系列的前 4 篇文章,应该基本讲清了过往 10 年至未来 10 年的发展历程。而当我们对未来 10 年有所判断后,就能推导出具体的机会在哪,以及自己能做些什么。如果有朋友第一次阅读这个系列文章,强烈建议先阅读前 4 篇文章并略微沉淀、思考。四篇文章的传送门在此:

  而每个人的机会在哪,其实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而一篇文章必然无法包含所有人的情况,所以,这篇文章只能抛砖引玉,以我个人认知及过去这三四个月的思考为基础,分享一下我看到的具体机会。

  今天的机会不属于今天的你,属于昨天就做好准备的你;5 年后的机会才可能属于你,因为现在开始准备,才可能来得及。

  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刚诞生时,确实是有巨大的流量红利。我这段时间写的文章,每篇能有几百到 1000+的阅读量,如果我能在五六年前就开始写,那肯定不止这个数。但问题是,五六年前的我写得出来吗?同样的,如果看抓住红利的“成功人士”——比如做出“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你觉得他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做得早、很努力、赶上时代红利吗?当然不是,老罗在干新媒体之前,在央视工作过 9 年,曾任知名节目《对话》的制片人。长年在顶级平台内积累的能力、经验、见识等,才是他能从众多“网红”中脱颖而出赢得首战的关键因素半岛全站。

  所以,追逐热点,当时代的弄潮儿,往往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因为昨天的你没有准备好,所以今天的你遇见了机会也抓不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方法。因为预测未来太难了,而就算个别的未来你能预测得出,也基本抓不住——因为实际情况往往是资源不够、天赋不足、时间不对等等。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还要应付每日的压力和生活,时间精力着实有限。像谷爱凌那样,体育、模特、学业、广告等诸多方面齐开花的人,不应该是我们模仿的对象。

  所以,在年甚至十年为单位的时间维度上,个人明智的选择是,持续精进一两种能力。不问回报、不问赞美、不问收益、不问机遇,只要一天比一天好,且持续坚持——未来的某一天,总会诞生出某些平台或工具,只要你真有本事,就能让你的“积累”变现。

  如果你真能预判出未来的某个机会,且提前 3-5 年,那往往是可以做好充足准备并抓住机会的。我举个例子,教育行业的。

  在双减之前,线上大班直播课的主讲老师,是一个很容易达到年薪百万甚至几百万的岗位。这里面的逻辑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学生一小时付费 10 元,主讲老师拿 5 毛。如果你能搞定 1 万个学生半岛全站,那就是 5000 元的时薪,一天平均讲一小时课,年薪轻松超百万。假设我提前预判到这个机会了,那该怎么办呢?

  拆解具体要求呗:顶级名校毕业、风格鲜明、颜值高、专业功底好、会运营自我。同时满足这 5 点的人,确实不好找,所以各家机构只能翻着倍的给工资——互相挖人。但如果给你 5 年时间搞定这 5 点,就不那么难了吧?1 年考研,1-2 年读研;锻炼口才和幽默能力;学学化妆、搭配,做做健身甚至美容;看书刷题,看名师视频学习;学习粉丝运营。

  当然,真实情境下,这两种方法并不矛盾,甚至是应该一起使用的。比如上述机会需要 5 种能力,我本身就具备了前三条,那看到机会后,我只需要半年学学运营和包装、刷刷题提高基本功,就可以抓住机会了。

  根据上一篇文章的思路,2025 年左右解决后,我们能遇到一波大机会。25 年距今还有 3 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内如果大家做好预判,明确方向,再有针对性的弥补短板,是一定可以抓得住这个机会的。

  随着解决,我们的视野内,不能仅仅增加一个台湾,还要多看一眼国外。那你会说,不对啊,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不是一直都在看国外吗?不是一直在拥抱全球化,与国际接轨吗?

  我们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有过详细阐述: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目的在于保证美国利益优先,而这必然要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发展。除非你老老实实呆在产业链低端贡献资源、付出劳动、损害环境换取微薄的利润。那有人说了,你这是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在商言商,如果我做得比你好、干得比你多、质量比你棒、科技比你高,那不就可以把市场和利润拿回来了吗?

  且不论技术封锁、奇葩规则等限制了,就算是你在人家规则体系里做的更好,也不等于你赢了。华为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手机市场,特别是高端价位,华为前几年已经显示出打败苹果的趋势,国内国外不少地区更是几乎横扫。这会的苹果,有没有老老实实认真反省,改革产品和技术,来再次创造下一个新时代?不是,而是运用美国的全球霸权,中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甚至是安卓操作系统的使用授权。这导致华为的手机生产和换代严重受阻。芯片断供后,华为被迫让出市场,苹果吃掉这部分份额,重回智能手机全球第一。

  另一个例子就更明显了,5G。华为的 5G 技术和解决方案,是领先全球,特别是美国的。那西方各大通信厂商怎么办呢?全力研发新技术超越华为?No,美国直接以“安全”为由,禁止使用华为产品,已经购买或安装的设备,要全部拆除或退货。不仅对美国国内是这个要求,对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要求。你敢不听话?哎?你首都旁边的美国驻军怎么有点躁动不安了呢?如果你是华为老板,面对这种情况,又能怎么办呢?

  作为企业主,费尽千辛万苦开拓的市场、投入的资源、开发的产品,本以为打败了对手就能杀出重围,结果后面还有美国政府的禁用、制裁甚至人身监禁,那我为啥还要苦哈哈的出海打拼呢?

  所以大家普遍的选择都是,干脆不出海,老老实实在国内挣点钱得了。但很遗憾,国内也不是岁月静好,安静赚钱的地方。原因很简单,你打不出去,不代表人家也不打进来。而在自己家里打,打赢打输——其实都是输。有限范围内的过度竞争,其实就会导致这件事——内卷。其实最近很多社会问题,都有这个因素的影子。不过篇幅所限,这次就不再详细展开了。进入关键部分半岛全站,解法在哪呢?

  其实大家应该有这个自信,就算规则不利于我,我们中国的企业和团队都能拿下市场。如果给我们相对公平的环境,一定能一往无前,创造更多价值,造福各国人民。那何时我们才能享受到相对安全、公平、合理的商业环境和社会秩序呢?系列第四篇文章阐述过,的解决,标志着西太平洋区域秩序的重构。换句话说,随着美国势力范围的退出,西太平洋地区,将会迎来真正的独立、安全、发展和繁荣。而且不出意外,这一切会是由中国主导和推动的。这里面有多大的机会呢?

  西太平洋区域有多少个国家呢?主要包括东亚和东南亚诸国。海洋上看,从北向南,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3 个看不太清的小国新加坡、文莱、东帝汶;中南半岛上有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可能大家对这些国家不那么熟悉,没事,我再来列举几组数据,看看各位能不能感受到什么。

  除去中国外,以上这些国家加在一起是多少呢?8.6 亿人口,508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9.68 万亿美元的 GDP,人均 GDP 1.12 万美元。大家看到什么机会了吗?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过往改革开放 40 年,是在 14 亿人口的国内创造的发展和奇迹。那如果多了 8.6 亿人,这个机会能多多少呢?这个空间能有多大呢?而且相比于中国 1.04 万美元的人均 GDP,区域内的人均 GDP 为 1.12 万美元,这意味着,既不因为差距太大而单向付出持续输血,也不会因为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而没有机会。508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也是空间足够大、资源足够丰富、可开发的部分还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每年人均 GDP 最高的是新加坡 62000 美元,最低的是朝鲜 618 美元,之间的差距有 100 倍之多,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有差异是正常的,而且有差异才有机会啊。以国内为例,各省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我再给大家对比一下,2020 年全国各省的 GDP、人口及人均 GDP:

  1、 以发展相对滞后的缅甸为例,它和我国 2010 年的哪个或哪几个省相对接近?

  3、 具体来看,这个或这些省份,在 2010 年是什么情况?你所在的行业,在当地是什么发展水平?

  4、 这个或这些省份,在 2020 年又是什么情况?你所在的行业,在当地是什么发展水平?取得了哪些进步或成绩?

  简单想想,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制造生产等第二产业、移动互联等线上服务、投资融资等金融服务、餐饮娱乐等配套产业、影视传媒等宣传阵地、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这里面会有多少机会呢?

  经过上文的一些提示,大家应该能感受到“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化”,蕴藏着的机遇和机会。而全球化到底是如何运转的,我们则可以借鉴一下,过往几十年“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下面举一个小侧面,供大家参考。

  二三十年前,学生毕业后能找到的工作,最惹人羡慕的不是互联网、金融、公务员,而是你能进入一家外企。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舒适的工作环境、成熟的培训体系、高企的福利待遇、可观的薪资收入,而且还没有所谓的 996 加班。在普遍薪酬小几百元的时代,外企应届生就能拿到 3000 元一个月,且出差都住 4、5 星级酒店。所以当年外企的面试、入职难度,一点不比今天考研考公要低。甚至还因此带火了一大批成人学习英语的热潮。

  很多人说,这是利率差距过大导致的。确实有这个因素,3000 元在国内算是绝对高薪,但美国报表看只是不到 250 美元/月的成本,比雇个服务员还低;400 元一晚的高级酒店,也就是 50 美元/天的价格。但另一个层面来说,人家能付得起这样的成本和薪酬,而当时国内的企业却付不起,确实是因为综合运营、管理、财务、产品等诸多能力的整体差距。而且,外企的引入,确实客观上加速了全国企业和人才的升级,对本地来说也是有利的。

  那有人说了,我们要是也这么干,不就是把国内的工作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外,反而让大家的失业更严重了啊!这还真不太一样。

  首先,我们不是做存量转移,而是增量创造半岛全站。所以并不是你多我少的零和博弈。更重要的第二点——组织有发展,个人才有机会。

  20 年前的外企,管理模式基本是美国做大脑,找个香港、台湾人负责管理,指挥一群大陆人干活。不是美国没人想来做管理,而是不懂中文管不了。所以一大批港澳台的同胞,在这个时代获得了极大的职业成功。我们先抛下情感色彩,假设你所在的行业或企业,也发生了一次这样的变革,你有没有可能成为里面的大脑或管理呢?

  去年我所在的 K12 教育行业倒塌,大小企业都在裁员。正所谓“失败的团队没有个人英雄”,大家再找工作几乎都是降薪入职的。但是,我团队内有一位做商业分析的成员,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而且薪酬还涨了 60%+。这是家什么公司呢?

  他们是做海外物流的,说白了就是送快递。他们主要业务在东南亚,比如说泰国,他们已经做到了第一名。在国内大环境一片萧条的情形下,他们还能涨薪挖人,正是因为业务的快速成长。

  当然了,正如所有创业公司一样,他们工作确实非常辛苦,多给出的薪酬基本是预支的加班费。今天的我们,确实还做不到哼着小曲唱着歌,轻轻松松的战胜对手。但是,也正是一批一批这样的人,他们持续努力着,推动着这个美好未来的出现。

  那你说,我不会写代码不会分析,当不了大脑;我不愿意管人,做不了管理。那我还有机会吗?

  那你有擅长的手艺吗?就算是开个小店卖煎饼,据说前几年北京写字楼楼下的小车,一个月也能挣好几万。随着大量企业、人员的出海,他们会不会也想吃一口地道的煎饼?随着海外中国影响力的增大,外国人会不会也想来尝尝煎饼的滋味?

  1、 精进核心。技能其实无论是全球化还是本地化,没有真本事什么化也没机会。所以,练好核心技能是底层,也是硬通货。这个能力完全因人而异差异极大,在此只是提醒大家,把握好立身之本,不要因为短期的情绪、心态、职务、岗位、工作、收入等各种因素的升降,而忽视或荒废。最好能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2、 学习英语。虽然下一波会是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化,但是人都是有惯性的,组织和国家的惯性往往更强。也就是说,全球过往都是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下运转的,而我们想接过来,就不得不在原有的体系上改造。而语言层面,英语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是通用语言。当然,工作中的英语和上学时的英语完全不一样,要求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难度也并没有那么大。根据个人情况不同,通过 6-12 个月左右的训练,都能有显著提升。这个方面也是我需要提升的部分,我也会努力学习,具体的计划和方案,改天我也会单独写一篇文章~

  3、 储备跨区域跨国家的管理及合作能力。跨文化和跨地区是两大难题,这里的核心难点,我认为是非现场管理。常规的、我们很熟悉的管理方法,都有个前提条件,得是现场管理——你能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一旦企业跨国,坐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这些就都不可能了,甚至出差各地看一圈都无法实现,咋办?这就是最大的挑战。

  这个问题不光难,而且不好提高和训练。因为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有跨国团队,换句话说你想练都没地方练,那怎么办呢?几个小建议:

  1) 跨国难找,跨市常见。可以有意寻找跨地区的项目或团队,以此来锻炼自己,如何远程管理异地团队;

  2) 利用疫情,远程管理。现在全国各地疫情此起彼伏,可以借此认真锻炼一下团队远程协同的能力,居家办公和异国协作的感觉挺像的;

  3) 做数字化,提升效率。数字化不仅是数据化和线上化,流程、工具、系统、思维等都需要提高。好在国内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诸多工具,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逐步探索;

  4、 主动申请去有海外业务的团队或项目。如果你的公司或组织本身有这种机会,我建议一定不要放过,即使难度大收益不确定。因为即使项目做砸,也是裁项目不裁人,特别是主动申请去的老员工,而你积累到的经验比短期收益重要得多;

  5、 学生、职场新人,可以考虑出国留学。国际化的项目,天然愿意招有海外留学、生活、工作经验的人,这是因素之一;其二是当下出国人数骤减,虽然风险高但竞争程度也有显著下降,申请到好学校的几率增加;其三,国内就业大环境很差,不少大中小厂都在裁员,且都是从低工龄或应届生开始,找到好工作甚至找到工作,都会变得越发困难。读研学习 2 年左右,能赶上下一波好环境。

  如果我对国外完全不感兴趣,既不想出国,也不想做国外业务,这个机会还和我有关系吗?

  打开国门后,不论你出不出去,总会有人出去,也总会有人进来。随着人员、货物的一来一往,新的机会也就出现了。

  当今的中国,整体形势是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西部内陆地区落后;区域中心位置发达,边缘偏僻地区落后。但一旦把视野扩大到亚洲,“中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了,我们不妨再来看看亚洲地图:

  站在亚洲看中国,偏远地区可能就变中心了。我们来看几个具体例子:海南、云南、东北。

  海南。站在中国看,海南属于“天涯海角”,除了南海岛屿外的中国最南端。这个地理位置,除了产椰子外,就是冬天避暑和旅游了。但站在亚洲看,海南还是“天涯海角”吗?这完全就是东南亚的正中心啊!未来,这里会不会成为东南亚诸国人员入境后的落脚点呢?会不会成为重要的贸易和交通枢纽呢?会不会成为新的人才和科技中心呢?买一套房子几年后会不会翻两三翻呢?

  云南、东北。这两者发展不起来,都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对外交流以海运为主,而和周边国家相对封闭导致陆上交通和交流并不发达。试想,如果中南半岛或朝鲜半岛能开放互通,那这漫长的边境线,就从负担变成了机遇。而如果能再建设几条高铁线路,那这两个地区,可就真的会完全不一样了。

  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本质上是因为吸收了中国境内的人才、财富、资源等。但纽约、洛杉矶、伦敦,这些城市能有今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靠的可不仅仅是美国英国国内,而是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财物。当中国有导西太平洋区域的全球化时,中国的城市覆盖力、影响力,自然也就会有变化。如果西太8.6亿人口中的百分之一来一趟中国,千分之一来工作或定居,这又会带来多少的机会呢?别的不说,就说房价,也许都有机会再涨几波。

  1、 城市发展选择。核心逻辑刚才讲过了,现在偏远未来发达,如果能提前准备、选择和布局,那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2、 行业发展选择。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国人出国或移民 X 国,都有什么需求或需要什么服务呢?

  金融?通信?房产?教育?留学?工作?饮食?娱乐?这些需求里有没有好机会呢?又有没有你擅长或能提供的?

  3、 投资与资产配置。如果都没有,那你有富裕的资产么?有考虑过投资到相关的公司、不动产、业务甚至个人吗?

  1、 于个人来说,今天的机会往往不属于你,因为来不及准备;如果能看清一个 5 年后的机会,如果和你的行业/专业有关,那提前做好准备,则这个很可能会属于你;

  2、 因为的解决,标志着西太平洋区域秩序的重构。未来我们可以跟随国家的脚步,冲出中国,走向西太。而这个区域内有 8.6 亿人口、508 万平方公里土地、1.1 万美元的人均 GDP,这意味着有足够大的市场和空间;对个人来说,两个大方向可以把握:

  3、 走出去。西太区域内有发达国家,但也有着更多的发展中地区,这意味着:

  1) 于公司来说,过去 20 年中国走过的路及取得的成就,都有可能再复制一次半岛全站。如果你所在的组织有这个能力,或者你愿意出去开拓,这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 于个人来说,精进技能、学好英语、跨区管理、出国留学等,也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

  1) 把中国视角变为亚洲视角。原来的“天涯海角”也会变成亚洲中心,陆地方向的东北、西南、西部;海洋方向的海南、台湾;城市角度的超大城市,都会出现新的变化和机会;

  2) 于个人来说,选择城市、选择行业、资产配置,都是有机会和优化空间的。

  5 篇文章,累计35425字,终于写完了,赶在 3 月 31 日发出,也算是 flag 立住了没倒。说实话过往的一年确实不太容易,甚至让人痛苦,但没有外力敲开的裂痕,阳光也就不会照耀进来。

  在这个高度不确定且艰难的时节,我愿意把自己有限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不求改变世界太多,只求有缘人有所感悟。

  本系列到此结束,还有学习、成长、行业等其他感悟,下个月再和大家慢慢分享。

  说个新闻:4月,鹰击21海上发射成功。这是有可能使海战模式都发生改变的事情,时代变了。

  现在当然是不够的,如果今天就够,那也就不是机会了。今天的机会不属于今天的你。

  如果不转行的话,可以学点外语。英语用于承接未来外国人来中国的业务,小语种可以做出国或外派业务。

  4、老师,你好,高三的时候上过您的课,如今我大学也已经毕业了,我的专业是英语教育(实在学不了化学了)但是没想到如火如荼的教育行业,等我毕业的时候居然发生了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考的时候我的心情起伏很大,有一次找了你,你对我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觉得你的话实在太偏僻如理了,后来才知道是王小波说的 。但是这句话确实让我在后期平静了下来,好好备考,勉强上了个大学。

  Anyway 我看了你近期写的所有文章,尤其是从微观和宏观来分析百年变局的,让我少了很多对未来的恐惧。

  但是现在在校已经被封了3个月了,这三个月我的生活固然还过得去,虽然没有快递外卖,但是每月定时打开的生活费和饱满的学习生活任务,都让我感到一切还安好。 只是这几个月,网上频出的疫情导致的次生灾害实在让我如鲠在喉,看到他人遭受到无妄之灾我的心里也很难平静。还有越来越严重的,也让我的信念产生了动摇,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硬是被这沉重的官僚体制给吓倒退了,现在还有人在为人民服务吗?

  再更近一步,未来我即将面对的考研压力也是非比寻常,若考不上我还要面临文科专业尴尬的找工作环节。当然我不是在抱怨未来,因为我知道我已经很幸运的接受过高等教育,不论怎样养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只是这样的情况,很难不让我们青年人失去希望,原先我也对清零政策是支持的态度,但是这三个月我看到父母的工作事业,朋友的学业,甚至校内老板们的生活处境都受到了影响,实在不明白这一脚刹车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带来的这些伤害只有人民自己来承担吗?

  可能你还没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含义,真的是百年未有。理解今天的情况,不能用你过往的经验,才20年,甚至是父母的经验,才40年,都不对。 改革开放40多年,大家都没经历过真正的困难,现在处在老霸主即将衰落,新秩序即将建立之时,也一定是最困难最激烈的时刻。

  如果你特别感兴趣,那可以看看历史,当年英国取代拿破仑的法国,美国取代世界霸主英国,都不是轻松容易的。

  如果看不明白也没事,只要相信中国崛起无法阻挡,必然实现,最近几年是最难的时候就行。

  至于具体的事情,就是要学会在衰退的大环境中生存,要放弃过去40年形成的增长思维。 就像股市大盘涨50%,那你赚了20%也是落后。到大盘跌50%,你亏20%也是赚。甚至说,你不买股票存银行都是赚。

  用这个思路,重新规划人生和工作,不必看中短期两三年的工资岗位等收入,反正好也好不到哪去。要着眼于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成长和投资,读书,学习,精进自己的特长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老妖婆事件,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很难相信,美国在一年内犯了两个重大战略错误。其一是俄乌冲突,其二就是窜访台湾。这件事出现后,可以看到,的解决,已经实质性的迈出了一大步。也就是旧的国际秩序解体,也迈出了一大步。

  东升西降,让我意外的不是升的多,而是降得太快了。且预期,会降得越来越快。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1.18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3亿人。十年之后,这部分人中的很多将会驾鹤西去。

  这样你才能理解前不久的新闻:台湾殡葬巨头——《福布斯》台湾富豪榜第41位李世聪进军大陆。在李世聪看来,挺进大陆会为其公司带来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

  这里有两个数据:2012年中国美容化妆品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近年,整容手术每年以超过200%的速度增长。十年后,也许每10个人中就有2个人做美容整形,想象一下这个诱人市场。

  2012年底,全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2亿辆。再过十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美国,数量世界第一。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洗车连锁品牌,这是块大市场。

  根据台湾《电子时报》的研究报告,2013年中国境内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达到3.29亿部。从事手机贴膜行业,月薪上万已不是神话。如果十年后智能手机还未消亡的话,手机配件市场规模超乎你想象。

  王健林:对于京沪穗深杭等六七个热点城市,特别是京、沪,无论在什么长效机制下采取任何办法,15-20年内始终供不应求。北京上海两个世界城市楼市供不应求的状况,我判断再过20年都没办法解决。这是个明白人。

  下图是麦肯锡将中国划分为22个城市群。未来中国13亿人口的大多数都将聚集在这22个主要城市群。除了北上广深,每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潜力股,都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

  首富王健林说,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2011年美国互联网的广告收入达到317亿美元,第一次超越有线电视的广告收入。今年,百度的广告收入也将超过央视,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告之王。随着90后、00后的崛起,在未来十年,互联网广告的份额仍将加速上升。

Copyright © 2012-2024 乐鱼体育 版权所有
电 话:0898-25874125 手 机:13823654125 传 真:0898-25874125 邮箱:www.cswzmx@icloud.com
地 址:广东省清远市
湘ICP备19021131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免费咨询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