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leyu·乐鱼(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0898-25874125
联系人:张生
电话:0898-25874125
传真:0898-25874125
手机:13823654125
邮箱:www.cswzmx@icloud.com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军工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国防、军贸、民用他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2-12-04 07:27:25 丨 浏览次数:

  至 2022 年 11 月 29 日收盘,国防军工(SW)下跌 21.73%,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37 个百分点。 从 2022 年初开始,由于市场风格切换、板块估值达到阶段性高点、部分 上市公司 21Q4 及 22Q1 业绩增速放缓、部分军工采购合同税收政策或出现变 化、部分军工产品出现降价、军工供应链进一步向市场放开等多方面原因,军 工板块经历了近 4 个月的下跌。 从 4 月下旬开始,由于板块已积累较大幅度的下跌、装备更新升级及国产 化水平提升等驱动行业继续增长的主要逻辑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多家上市公司 年报一季报仍然能够验证行业在 2022 年有望维持较好景气度等原因,板块转而开始有所修复。

  接近8月中旬,受大盘此前已开始整体转向走低、短期政治事件影响逐渐 消退等因素影响,板块再次出现震荡下跌的趋势。随着10月中旬二十大顺利召开,安全发展的重要性攀升,军工行业关注度再次上升;叠加行业内公司三季报表现整体较好,板块再次呈现上涨趋势。各行业比较来看,2022 年以来至 11 月 29 日收盘,国防军工(SW)涨幅 在 SW 行业分类的各行业中排第 24/31 名。

  考虑行业板块成分股选择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我们根据各上市公司主营业 务及业务收入占比情况,选取 130 家核心业务涉及军工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国 防军工板块(下文称“光大国防军工”、“国防军工行业”)进行分析。 2022 年前三季度,国防军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4056 亿元,同比增长 1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13 亿元,同比增长 6.79%。从行业自身来看, 2022Q1-Q3 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按照 SW 一级行业分类,国防军工行业 2022 前三季度收入增速排 7/31 位,利润增速排 12/31 位。

  军工板块估值变化与板块走势相近。自 22 年 1 月份开始,经历了近 4 个 月的下降;从 4 月下旬开始,转而开始出现上涨趋势;接近 8 月中旬,开始转 向震荡下行的趋势;至 10 月上中旬,再次转向上涨。从历史估值水平来看,国防军工行业估值水平始终高于沪深 300。行业估 值自 2016 年以来开始回落。“十三五”前期由于受到军改等因素影响,估值 变化相对平稳。近期较为明显的两次上涨分别出现在 20 年 7 月及 20 年 12 月21 年 1 月。2022 年 11 月 29 日收盘国防军工行业 PE-TTM 为 61.81 倍,从近 10 年的维度来看,当前估值处于较低位置。

  从收入来源看,我国军工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国防费中的装备费,其他 来源还包括国际军贸市场以及部分民间资本。因此我们认为军工行业主要服务 于本国国防建设、他国国防建设、民用这三个市场;其中本国国防建设是支 撑、牵引、推动军工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大国博弈的国际环境 下,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性长期存在。国防建设是国防军工行业发展的最 为重要的驱动力。

  目前国际战略竞争呈上升之势。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奉行 单边主义政策,挑起和加剧大国竞争,大幅增加军费投入,加快提升核、太 空、网络、导弹防御等领域能力,损害全球战略稳定。北约持续扩员,加强在 中东欧地区军事部署,频繁举行军事演习。俄罗斯强化核、非核战略遏制能 力,努力维护战略安全空间和自身利益。欧盟独立维护自身安全的倾向增强, 加快推进安全和防务一体化建设。 中国继续保持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BOB综合国力、国 际影响力、抵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 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之后发展为 对整个乌克兰的军事行动。目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 俄乌冲突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直接的影 响即为部分国家开始提升国防开支,进一步提升国防建设。如 22 年 2 月 27 日,德国总理表示,德国支持乌克兰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库存中获取武器。德 国将设立一个特别基金,并一次性向其拨款 1000 亿欧元,用于国防现代化。 今后,德国每年将把国内生产总值的 2%以上用于国防开支。而此前 20 年左右 的时间里,德国国防费占 GDP 的比重始终低于 1.5%。

  而国防费的提升在不同军事势力/阵营的成员之间是存在连带效应的,如北 约成员国提升国防支出后,为保证自身的安全及利益,非北约成员国也有可能 会相应地提升国防支出。 当前美国在安全、军事等领域也越发注重与其各盟友之间的协同。如 2021 年 9 月 15 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要签署一项名为“AUKUS”的历史 性安全合作协议,按照其规定,英美两国将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2020 年 10 月,美国海军最为先进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首舰“朱姆沃尔特”号 抵达日本横须贺,正式编入驻日本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这是该舰自 2016 年 10 月服役以来的第一次海外部署行动。我们认为,美国及其盟友蓄意加剧地区 紧张局势,刺激军备竞赛,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日本同样在提升其军事实力。直升机驱逐舰“出云”级完成改装升级后, 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当地时间 2021 年 10 月 3 日,日本海自“出 云”级直升机驱逐舰首舰“出云”号,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 F-35B“闪电Ⅱ” 式联合打击战斗机完成了起降过程。

  国内方面,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与之前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 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等描述相比,党的二十大 报告中措辞有所变化,“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 用武力,保留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坚决反对一切分裂中国的图谋和行径, 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必须建设同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 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和强大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确保 2027 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具 体要“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和“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 升”。因此我们认为在大国博弈的环境下,加强国防建设的必要性长期存在。

  在国防实力、投入方面,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以空 军主战装备为例,至 2021 年末,我国装备各型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共 1571/912 架,而美军列装战斗机/武装直升机数量分别达到 2740/5463 架,其 他机种差距也较为明显;此外从机型构成来看,装备列装存在代际差距,我军 喷气式战斗机中仍包含歼-7、歼-8、强-5 等二、三代机型,五代机占比不足 1%,而美军喷气式战斗机以四、五代机为主。面对这些差距,中国持续对武器装备进行更新和升级,并取得了较多成 果。2022 年 11 月 8 日开幕的 22 年珠海航展中,多个现有型号改进以及新型 号的信息发布。

  除本次航展首次亮相的运油-20 运输机、飞鸿-97A 无人机、以及多款现役 直升机之外,引人注目的还有国产航空发动机——涡扇 10 系列:其中包括主要 装备于国产歼 11B 战机的涡扇 10A;装备于歼 16 战机上的涡扇 10B;通过改 用锯齿状喷口设计从而提升战机隐身性能,现已装备至歼 20 战机的涡扇 10C;以及分别使用二元、三元推力矢量喷管布局的两款最新型号。装备更新升级状态确定后,会相应开始新一轮的批量采购。因此随着我国 多种装备持续的更新升级,未来军工企业任务量较为饱满的生产状态有望持 续。

  2021 年 6 月 3 日,美国总统拜登以“应对中国军工企业威胁”为由签署行 政命令,将包括华为公司、中芯国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 59 家中 企列入投资“黑名单”,禁止美国公民及机构与名单所列公司进行投资交易。 而此前,特朗普政府也曾多次签署类似行政命令,禁止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相关 企业进行投资。美国对我国的科技封锁预计将成为长期趋势。高科技产品在我国主要应用于国防以及高端民用等领域。美国对中国在高 科技领域的遏制,对其他国家出售高科技产品给中国的行为予以干涉,无论发 生在国防还是高端民用领域,都会对中国正在进行的项目造成极大影响。为避 免“卡脖子”情况的发生,国内在重点领域加快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的进程 刻不容缓。

  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围绕保障大飞机等重点产业链稳定性,加快在高温 合金、高性能行为材料、高强超导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以 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基石——高温合金材料为例,17 年以来,国内高温合金需求 量持续增长,然而国产化率却在 60%左右波动。国内的先进技术,因较为高昂的研发成本,优先试验及应用于国防领域, 而后向民用领域拓展是较为常见的模式,从该角度看,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加快 实现独立自主,同样需要国防军工行业的加速发展。

  目前,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 战机,采用了国产涡扇-10B“太 行”发动机。在广东珠海举办的 2021 年第 13 届中国航展上,换装国产发动机 的歼-20 首次展示强悍的超低空机动能力,进行飞行表演。在航展新闻发布会 上,空军发言人确认,歼-20 已经用上“中国心”。陆续接连换装,足以证明 发动机部分型号已经非常稳定和可靠,具备了大规模列装的条件。这也使空军 和海军航空兵部队走上了一条主要使用、维护、保障国产发动机的道路,对战 斗力提升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在我国国产战机量产方面,就有了更多主动权。 除了国产战斗机,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 也换装了国产发动机。主力战机 所配置航空发动机的型号变更是我国高端产品加强国产化替代的重要体现。

  同样面对欧美技术封锁、出口管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于 2022 年 9 月下 令,军工业必须实现 100%国产化,不能再依赖外国零部件而存在被“卡脖 子”的风险。同时普京还要求:俄罗斯军工业要在不影响武器装备质量的情况 下,全力提高产量、缩短生产时间。这进一步展现出国产化对军工行业发展的 重要性。

  在国防建设持续推进的需求牵引下,中国国防费总体保持与国家经济和财 政支出同步适度协调增长。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近年一直保持 在 2%以内。国防费随 GDP 增长,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 中国国防费按用途划分,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构成。

  2012 年以来增长的国防费用途中包含加大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淘汰更新部 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研发采购航空母舰、作战飞机、导弹、 主战坦克等新式武器装备,稳步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的内容条目。同时考 虑 2019 年国防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国防》中介绍,进一步裁减军队员额 30 万,将现役总员额减至 200 万,对应国防费中人员生活费的部分比例,预计会 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与国防军工行业相关度较高的装备费,占国防费的 比重将会进一步提升,即在随着国防费整体稳定增长的同时,自身会有更进一 步的增长。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以及防务装备产品性能的不断提高,国内军 工企业面向国际军贸市场的产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军贸正在 为国内军工行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2 年,我国歼 10 战斗机出口巴基斯坦、FK-3 防空导弹系统出口塞尔维 亚等军贸业务,因出口装备的先进程度、采购的规模以及产品的运输方式等而 广受业界关注。

  歼 10CE 战斗机是由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 途三代+战斗机,属于安全防务类武器产品。该机具有强大的体系协同作战、强 电磁对抗环境下先进的超视距多目标攻击,以及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等能力; 具有优良的中低空机动格斗、超声速飞行、短距起降、大作战半径、长航程及 空中受油能力;装备先进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外挂武器能力 强。 FK-3 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中远程地空导弹系统,与人民空军地空导 弹部队自用的红旗-22 高度类似。

  近年国内较为重视军民融合的推进。党和军队的多次会议决议中,均提及 “民”、“军民融合”。中美贸易摩擦凸显出我国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的现状, 我们认为,通过需求驱动的基础科学研究,才能从源头上改变这一情况。但要 想短期内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各类资源的整合,还需要发挥各行业特点形成协 同互补。军工企业在创新资源方面具备较大优势,但相对封闭的应用场景,导 致其与民用创新资源之间联系较浅,不利于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同 时,军民用技术交互渠道少,一方面导致具备市场价值的军用技术成果落地延 迟,另一方面先进民用技术也难以应用到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中去,不利于军 民两端创新性技术的价值实现。

  军民融合对于军工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内经济的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 用。民,有助于摊薄研发阶段的投入。部分军工技术,研制成本较高,如 果技术能应用于民用领域,依靠市场规模能够很好地摊薄成本。民参军,利用 国防军工产品对性能的高追求性和对价格的不敏感性,可以刺激民营企业在高 精尖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让高端技术/产品有用武之地。 目前,国内军民融合发展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如卫星通信、导航等技 术及设施,都能够同时服务国防及民用。多家电子元器件企业,产品应用于国 防,同时也应用于通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新材料方面,碳纤等高性能材料 大量应用于航空航天,也在风电、汽车等领域有很大市场空间。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 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2020 年政府工作 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 年 6 月 30 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 此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稳步推进。2021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12 月 18 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则 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 70%的预定任务顺利完成”。2022 年为国企改 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预计军工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有望加速,活力与竞争力 有望持续提升。

  国企改革形成了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 35 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领域最系 统、最全面、最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有力保证了国企改革有方向、有目标、 有遵循。

  国防军工板块中有较多上市公司属于央企、国企。我们认为,国企改革的 不断推进,有助于军工央企、国企全面实现生产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提升。 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科”)为例,为了全面贯彻国企改革三年 行动决策部署,中国电科制定了《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 年-2022年)》,明确提出 10 方面 56 项 129 条改革措施,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 高目标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增强集团公司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 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 流企业。

  具体实施层面,近年来,中国电科旗下杰赛科技、卫士通、四创电子、天 奥电子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有效地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 方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 营目标的实现。同时加速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建立市场化招聘制度, 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与全员绩效考核。市场化经营机制不仅符合国企改革要 求,更能有效激励员工。此外,通过多次对旗下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份划转,以 及资产重组,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提升旗下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和运营效 率。 其他军工央企、国企,如航空工业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等 均积极响应国企改革要求,提出了改革要求及相应方案。我们预计,在 2022 年即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通过改革,部分军工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 有望实现进一步提升。

  综上,我国对于国防建设具有清晰的规划,相应提出了短、中、长期建设 目标。考虑当前的国际形势变化,我国与军事强国之间国防实力的差距,我国 军工产品的国产化水平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国防建设的需求预计将长期持 续。同时,稳定增长的国防投入为国防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牢固而持续的发 展基础。 2022 前三季度国防军工行业 130 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056亿元, 同比增长1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313 亿元,同比增长 6.79%。从行业自身 来看,2022Q3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

  电子元器件是支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电子元器件行业位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中游,介于电子整机行业和电子原材料行业之间,元器件技术发展和生产规模关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元器件可应用于军用、民用等不同下游领域。军用方面,当前我国处于国防信息化加速建设期,2010-2019 年期间我国军用电子产品市场规模由819亿元上升至2,927亿元,CAGR 为 15.2%;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军用电子产品市场规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到 2025 年或可突破 5000 亿元。

  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是实现军事装备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军用电 子元器件的选型和使用条件严格,因而该赛道具有较高壁垒。我国目前已经形 成完善的军用电子元器件标准体系,军品供应商取得相应军品元器件供应资质 后才能进入军品供应体系,军方客户出于质量稳定性考虑会对电子元器件进行 二次筛选,产品需经过破坏性物理测试、通电测试、静电防护和失效分析等检 测流程,流程复杂性和时间成本导致供应商转换成本较高,且军品客户更为注 重产品的性能与可靠性。

  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出口限制趋势的愈演愈烈,虽然作 为基础产品的电容、连接器等电子元器件目前国内的进口渠道尚未受到明显限 制,但从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角度出发,国内科技企业同样会考虑寻找和培育国 内的供应商。军工电子元器件厂商因具备技术基础而有望受益。 因此,从电子元器件的市场环境来看,国内的防务领域现代化建设不断加 快,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民用领域全球 5G 建设进入关键期;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成长趋势明确;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新兴 领域快速发展,给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军工电子元器件厂商有 望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在军、民领域,国内外市场,迎来重大机遇。 防务装备整机的信息化需要通过电子类设备、分系统实现功能。信息化类 系统方向较多,如探测、通信、导航、指挥控制等,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数量也 较多。其中雷达作为武器装备获取战术情报的最主要手段,是装备信息化智能 化的核心设备。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电子对抗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制敌决胜的 关键环节之一。因此,雷达作为主战装备的“眼睛”,已成为各类先进作战平 台(飞机、导弹、战舰、战车等)不可或缺的单元,是实现远程打击、精确打击 的必要手段,是发挥装备作战效能的倍增器。军用装备雷达按照使用功能可分 为警戒雷达、侦查雷达、火控雷达和制导雷达,在陆军装甲部队、地面炮兵部 队、海军舰艇、空军战机和火箭军导弹部队均有列装,广泛用于火力引导、武 器控制、区域侦查、预警监测和防空反导等各种信息化战场条件。近年来,随 着无人机打击力量和无人侦查预警系统的全面推广,军用装备雷达也有望迎来 新的发展。

  在现代信息化空战条件下,己方机载雷达系统和敌方隐身技术是一对矛盾 进化的辩证关系,机载雷达必须不断更新升级以保持对敌的技术优势。例如美 国就曾为多个批次的 F16 战斗机更换更为先进的雷达型号以提升作战性能。 与美俄等空军强国相比,我国空军战机的技术差距仍然存在。面对这些差 距,我国存在持续对武器装备进行更新和升级的需求和可能性。

  随着国防建设对于装备作战性能要求的提升,以及国外在高精尖领域对国 内封锁的现状,各类高技术新材料作为装备发展的基础,在性能提升、独立自 主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 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无机非金属 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部分新材料因具备 良好的力学特性及耐高温、耐蚀性能或某种特定的环境适应性,成为航空航 天、动力、能源、化工、BOB机械、冶金、电子信息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发展的物 质基础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材料及装备研发水平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应用在新型 的军机、火箭、卫星、导弹、舰船等军工装备中,以提升装备的性能指标。目 前军工板块新材料类上市公司的业务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石英纤维、高温合 金、钛合金等居多。 根据《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统计,国内航空航天领域对于碳纤 维的需求持续增长,2021 年市场需求为 2000 吨,同比增长 17.65%。而全球 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市场需求为 16,500 吨,中国市场占比较小,未来随着中国 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国内的市场规模有望保持提升趋势。

  航空领域,钛合金是飞机和发动机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主要用于飞机的 起落架部件、机身的梁、框和紧固件等,发动机风扇、压气机、叶片、鼓筒、 机匣、轴等,以及直升机桨毂、连接件等。近年来,国内航空航天钛材销量持 续增长。随着国内军用新机型的定型批产,2020 年钛材销量增速明显加快,达 到 15546 吨,同比增长 54.09%,2021 年钛材销量持续维持高速增长,达到 20647 吨,同比增长 32.81%。

  高温合金是现代航空发动机、航天器和火箭发动机以及舰船和工业燃气轮 机的关键热端部件材料(如涡轮叶片、导向器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随 着航空发动机等产品新型号对于老旧型号的替代,以及国内型号对于进口型号 的替代,国内军工及高端制造行业对于高温合金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军工新材料主线,我们推荐军工产业链中地位明确,且能在其他领域拥有 较好拓展潜力的企业中航高科、中简科技、光威复材,建议关注西部超导、钢 研高纳。

  近年来,国内战斗机装备发展迅速,歼-10、歼 15、歼-16、歼-20 系列等 主力机型相继服役。而国内在战斗机方面与军事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 以进一步总结出军机产业更为具体的增长需求: (1)空军战略转型需求。 国防白皮书中明确,要求空军加快实现国土防空型向“空天一体”、“攻 防兼备”型转变。近年来,国家提出的诸如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南海岛礁机 场建设等战略举措,皆为空军战略地位在不断加强的重要体现。

  (2)海军发展航空母舰需求。 2012 年 9 月 25 日,“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交付中国海军。2019 年 12 月 17 日,“山东号”航空母舰正式交付中国海军。2021年6月17日,“福 建舰”航空母舰正式下水。至此,我国已拥有 3 艘航空母舰。 对于航空母舰来说,舰载机必不可少。因此,发展航空母舰,为战斗机研 发带来了新的需求。 (3)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需求。 我国现有的战斗机中,仍有不小比例是歼-7、歼-8、歼轰-7 等相对老旧落 后的装备,随着服役年限的增长,这些装备都陆续有折旧、报废、退役的情 况。同时,在训练、演习等环节中也会存在部分装备损毁的状况。装备的更新 换代,催生了对战斗机生产的需求。

  目前,国内歼-20 战斗机在国际上已经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而数量上仍 需提升。2021 年,美国 F35 战斗机交付 142 架,其中 68 架是交付给美国之外 的客户。BOB该机型的用户除美国军队之外,大多为美国的军事盟友如英国、加拿 大、意大利、日本、韩国等。至 2021 年底,美国 F35 战斗机已经交付 753 架,从美国及其他国家订单数量来看,该机型销量有望达到 3000 架以上规 模。此外,美国尚拥有 F22 型战斗机约 178 架,在 5 代机数量方面具有较大领 先优势。

  在舰载机领域,国内研发的歼-15 解决了国产舰载机从无到有的问题,并 且属于四代机,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舰船上配置的 舰载机均已升级到五代机 F-35,对中国仍保有代别优势。因此国内的新一代舰 载机成为刚性需求。在舰载机领域,国内研发的歼-15 解决了国产舰载机从无到有的问题,并 且属于四代机,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舰船上配置的 舰载机均已升级到五代机 F-35,对中国仍保有代别优势。因此国内的新一代舰 载机成为刚性需求。

  比较可知,部分军工主机厂 2022 年度向关联方采购/销售的预计金额同比 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战斗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等产业 链在 2022 年有望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民航市场已呈现复苏迹象。民机制造产业也 有望得到复苏。国内生产的民航客机中,支线 已开始量产;单通道型 C919 预计在近 2 年会开始交付客户使用,至 2021 年 2 月末已累积有 815 架订 单,2022 年珠海航展上(截止 11 月 8 日),中国商飞与七家租赁公司再签 300 架新订单。目前该机型国产化率为 60%,如果考虑未来国产化率有可能进 一步提升,国内相关系统、设备配套厂商的下游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扩大。

  各沿海国家大多注重本国的海军发展及军舰研制。而因各国的国力、国防 政策及海军的发展战略各有不同,各国海军的舰船装备配置也呈现出各有侧 重。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一直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 宣扬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其海军实力相比其他国家也保持着压倒性优 势,以支撑其“能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自我要求;俄罗斯虽然受到近些年 经济发展不利的掣肘,但为了维护其大国形象及国际地位,其海军在国际舞台上仍较为活跃,舰船装备水平在继承了原苏联的衣钵后仍不乏亮点;日本海上 武装力量虽然名为自卫队,因该国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制造业水平,以及其与美 国在军事方面的协同关系,日本的海上力量仍在世界上跻身前列,且时常以所 谓的“非战争军事活动”为由,迈出国门,跃跃欲试。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海军舰船装备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 2010 年以来开始服役的新型号舰船进行统计梳理,可见近 10 年来,有多型先 进的新型舰船装备开始入列使用。考虑每个型号的舰船一般情况下都会批量生 产,而且如 054A 型护卫舰、052D 型驱逐舰等现役主力型号仍在继续量产,中 国海军的舰船装备在近年来的增强非常可观。 结合二十大报告提到的“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 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将中国海军主要舰船装备与目前拥 有世界最强海军实力的美国舰船装备进行比较,了解当前舰船装备在数量及先 进化程度方面的差距。

  可见中国海军在远洋作战能力方面(航空母舰、驱逐舰等大型舰船数量) 以及舰船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方面(舰船动力、信息化、武器、舰载机等水平) 与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判断,提升远洋作战能力及现代化水平是中 国海军舰船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民船方面,由于下游航运需求的提升叠加环保要求提升,新造船市场回暖 明显。 2021 年国际船舶市场迎来了久违的成交量和成交价均大幅提升的繁荣景 象。中国造船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调整、转型和结构性改革之后,综合竞争力显 著提升,并在近年的新造船市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前国际船舶市场新一轮 周期性复苏持续推进,市场形势长期向好,为中国船舶工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 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据克拉克森初步统计,2021 年全球新造船成交量约 1.2 亿载重吨,同比增 长 78%,时隔 6 年再次突破 1 亿载重吨;按修正总吨和金额计,成交量和成交 额分别为 4664 万修正总吨和 107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95%和 113%。新造 船价格指数创出 2009 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多数细分船型价格较 2020 年底上 涨 30%左右。 从 2021 年造船行业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完工量三大指标来看,我 国在全球均处于领先地位。

  2021 年,在市场供求关系明显好转的背景下,新船价格涨幅普遍在30%左右,新船价格指数在年末达到近10年以来新高。尽管2021年的新船成交量低于2013年,但新造船价格显著高于 2013年。这说明,在过去10年左右的周期性调整中,船舶工业产业结构已经得到极大程度的优化,过剩产能基本出清,造船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均衡,这为新造船价格的上涨和稳定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根本性支撑,也为新周期的持续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以来,新造船价格总体保持高位,至10月30日,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CNPI达到1044点。

  考虑未来海军装备的发展方向,以及当前民船市场新造船订单较多地集中于大型集装箱船以及新燃料技术相关船型,舰船主线我们推荐军民船建造技术领先的标的中国船舶,建议关注因新造船市场景气度提升而受益的公司中国船舶租赁,以及舰船主机厂中船防务、中国重工。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Copyright © 2012-2024 乐鱼体育 版权所有
电 话:0898-25874125 手 机:13823654125 传 真:0898-25874125 邮箱:www.cswzmx@icloud.com
地 址:广东省清远市
湘ICP备19021131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

免费咨询 投诉建议